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文|妍妍
编辑|妍妍
2024年4月14日夜里,以色列全境拉响警报,伊朗从本土发射了上百架无人机和导弹,合计三百多枚。美国、英国、约旦等国的军机也参与了拦截。结果是以色列地面损失有限,但这已经是两国第一次公开正面过招。然后几天后,全球市场紧张,油价和运费一度跳涨。因为这个夜晚,中东的火又被吹旺了一截。双方都在看对方会不会再出手。
往前翻一页,导火索很清楚。4月1日,叙利亚大马士革一处伊朗使馆所属的领事馆建筑被炸,多名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军官身亡。德黑兰对外说,这口气必须还。于是有了14日那一波齐射。简评一句:这不是一时冲动,是有备而来,也是对内交代。伊朗也留了余地,提前打了招呼,让周边国家有时间清空空域。
接着看回合二。4月19日清晨,伊朗中部伊斯法罕附近传出爆炸声,当地防空系统启动。消息指向以色列的“有限打击”,没有造成重大破坏,也没有人员伤亡。双方像是在深夜掰手腕,力气都使了,但都没把桌子掀翻。简单讲,出手是必须的,收手也同样重要。因为一旦全面开打,谁都吃不消。
加沙的战争没有停。到2024年夏,联合国多家机构反复通报,平民伤亡很重,超过一半的居民被迫离开家。拉法口岸的救援车队时走时停,水、电、医疗都很紧张。停火与人质交换的谈判在多哈、开罗来回折。再说一遍,地面战拖一天,人道压力就再厚一层。
美国的角色也很关键。华盛顿对以色列军援不断,但在是否立即停火上反复权衡。因为这个是大选年,白宫要安抚国内选民,也要稳住中东的盟友。3月25日,安理会通过一项要求停火的决议,美国选择了弃权。这个动作释放了信号,但不等于立刻按下停止键。同样,欧盟内部声音不一,能做的多是人道和制裁口径。
北线也在冒烟。黎以边境从2023年秋天起就几乎天天对射,到了2024年持续加码。真主党用火箭、无人机骚扰,以军越境空袭回击。以色列北部有数万居民长期疏散,学校和商户开开停停。这条线牵着伊朗,也牵着叙利亚。结果是,谁要是一步走错,就可能把边境火点成大火。
再看海上。红海和亚丁湾,胡塞武装打商船的频率一度上去了,美国和英国从今年初多次空袭胡塞阵地。很多集装箱船绕行非洲好望角,航程多出一两周,保险费压着船东直喘气。对中国、东南亚和欧洲的外贸,这不是小事。油价对这种消息很敏感,常常当天就上跳。运费涨价会传导到你我购物车。
沙特和伊朗的对话也不能忽视。两国在2023年恢复邦交,这条线给控场留了一个阀门。利雅得不想再打乱国内经济改造的节奏,所以更愿意压着战火别扩散。卡塔尔在和哈马斯沟通,埃及卡着拉法口岸,约旦在救援和空域上配合。大家都在下棋,既要面子,也要里子。能稳住一天是一天。
伊朗国内也有新变化。2024年5月总统莱希遇难后,7月马苏德·佩泽什基扬当选新总统,他对外表态愿意沟通。但国防和地区行动,还是军方和最高领袖说了算。德黑兰会把力度拧到“可控”,但不会松这个阵线。简单说,想谈有门,想占便宜没戏。接着他怎么用北线和红海给以色列加压。
以色列内部同样有风浪。总理内塔尼亚胡面对司法案和抗议压力,战时内阁在6月出现分裂,甘茨宣布退出。特拉维夫每周都有示威,要求换政府、换路子。人质家属在街头举牌,催促达成交换。政治掰手腕和战场拉扯叠在一起,决策就难免拖。美国的催促也在敲门。
安理会这边,文件一份接一份。12月有否决,3月有通过,措辞一句一句抠。中国和俄罗斯强调停火先行,美国强调人质先行,英国、法国在语言上找平衡。最终落在地面的,还是走走停停的救援车队。国际机制能把火压低一点,但压不住所有火头。接下来还要看开罗和多哈能不能拿出最后的文本。
区域外的算计也在动。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被牵住,但在中东的话语不想丢。土耳其看着北约,也看着叙利亚库尔德武装,不会缺席。印度担心油价,中国担心航线,欧洲担心难民和能源。大家的算盘不一样,但都怕战火外溢。因为这个,任何一次误判都会被放大。
那接下来要盯什么?第一,停火与人质的“先后顺序”有没有新表述。第二,黎以边境有没有触发“红线”的袭击。第三,红海护航有没有新国家加入,航线能不能逐步恢复。还有,伊朗的新内阁对外发言有没有更具体的降温话语。每一条都不是口号,是具体动作。
最后给一点常识判断。只要加沙的地面战不停,其他几条线就难彻底安静。只要以色列内政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共识,外部压力就很难一次顶住。只要伊朗还要给盟友兜底,它在北线和红海就会留着手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场多线掰手腕,谁都在盯对方的手劲。耐心、沟通、台阶,一个都不能少。
傍晚,在以色列北部基里亚特什莫纳的街角,卷帘门半拉着,老板把成箱的矿泉水搬进店里,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山脊,天色发灰。下一次警报拉响前,能不能先把停火的门缝推开一点?
股票自己配资流程详解,股票配资有哪些门户网,配资安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